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怎樣來的呢?對于不懂得門外漢來說,這似乎很神秘,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是由精制棉經(jīng)堿化處理后,用環(huán)氧丙烷和氯甲烷作為醚化劑,通過一系列反應(yīng)而制成的非離子型纖維素混合醚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為非離子型纖維素醚,外觀為白色的粉末。取代度一般為1.2~2.0。其性質(zhì)受甲氧基含量和羥含量的比例不同而有差別。
一、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的產(chǎn)品特性:
1、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易溶于冷水,熱水溶解會遇到困難。但它在熱水中的凝膠化溫度要高于甲基纖維素。在冷水中的溶解情況,較甲基纖維素也有大的改善。
2、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的黏度與其分子量的大小有關(guān),分子量大則黏度高。溫度同樣會影響其黏度,溫度升高,黏度下降。但其黏度高溫度的影響比甲基纖維素低。其溶液在室溫下儲存是穩(wěn)定的。
3、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的保水性取決于其添加量、黏度等,其相同添量下的保水率高于甲纖維素
4、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對酸、堿具有穩(wěn)定性,其水溶液在pH=2~12范圍內(nèi)非常穩(wěn)定??列遭c和石灰水,對其性能也沒有太大影響,但堿能加快其溶解速度,并對黏度稍有提高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對一般鹽類具有穩(wěn)定性,但鹽溶液濃度高時,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溶液黏度有增高的傾向。
5、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可與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混用而成為均勻、黏度更高的溶液。如聚乙烯醇、淀粉醚、植物膠等。
6、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比甲基維具有更好的抗酶性,其溶液酶降解的可能性低于甲基纖維素。
7、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對砂漿施工的黏結(jié)性要高于甲基纖維素。
二、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的合成方法:
羥丙基甲基纖維素 是將精制棉纖維素用堿液在35-40℃處理半小時,壓榨,將纖維素粉碎,于35℃適當(dāng)進(jìn)行老化,使所得的堿纖平均聚合度在所需的范圍內(nèi)。將堿纖維投入醚化釜,依次加入環(huán)氧丙烷和氯甲烷,在50-80℃醚化5h,高壓力約1.8MPa。然后在90的熱水中加入適量鹽酸及草酸洗滌物料,使體積膨大。用離心機(jī)脫水。洗滌至中性,當(dāng)物料中含水量低于60%時,以130℃的熱空流干燥至含5%以下。粉過20目篩得成品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就此誕生了,看著這小小的白色粉末,你一定沒想到它經(jīng)過這么多工序吧!